〔西洋美術史〕期末報告
1. 1950s~1980s的大眾媒體有哪些? 它們的傳遞路徑為何?它們的內容為何?受眾為哪些? 大眾媒體,又稱大眾傳媒,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具有大量受眾(大眾傳播)的一類傳播媒體,它同時具備第三產業、知識產業和資訊工業的共同特徵。 1.印刷(包括圖書、小冊、報紙、雜誌等):自十五世紀後期開始。 2.錄音(包括黑膠唱片、磁帶、卡式錄音帶、CD、DVD等):自十九世紀後期開始。 3.電影約從1900年開始。 4.電台廣播約從1910年開始。 5.電視約從1950年開始。 「包括生產和傳播的技術及制度方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廣泛傳播。 「符號形式的商品化」,材料的生產依賴於其製造和銷售大量作品的能力。 「隔離開資訊的生產製造和接收」。 「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廣泛傳播」 。 「資訊分發」——是一種「一對多」的交流模式,產品大量生產並分發給大量受眾。 2. 從課堂上所介紹過的藝術家:Andy Warhol, Cindy Sherman, Barbara Kruger, Roy Lichtenstein, Jeff Koons, Jesper Johns等六位藝術家選三位進行討論,其作品與當時的生活情境(經濟、政治、文化、大眾媒體)的關係。 普普精神:「藝術只存在於小眾?我就是要大量複製」 普普藝術起源于英國,但真正爆發出影響力卻是在1960 年代的紐約。普普藝術將當時的藝術的優越性帶回物質的現實層面,而成為一種通俗文化。普普藝術的精神是十分美國化的,對影視名星的熱衷,對名利的經營與追求。它確實改變了人們接受藝術的態度。而對現代藝術美學的破壞與改變,也將藝術普遍化,他們甚至影響到一般人在生活中對藝術的體認,這些都是具有其歷史性意義的。 Andy Warhol 他為六零年代的紐約帶來了全新的商業風貌,把藝術脫去高貴的糖衣,以普普藝術著稱的安迪・沃荷不只改變了紐約,也影響了後世與當代的藝術及消費文化。 對於自己的作品,安迪・沃荷曾說:「如果你想了解我,不要往深處想,我就在最表面的地方,背後沒有東西了。」安迪・沃荷不介意人家說他的作品膚淺,他也說普普藝術沒有什麼好分析的,因為它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很討喜、有點小聰明、性感。」這是一種在精神上認可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參與藝術、共襄盛舉的大眾文化。也有人說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