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心得}TIFA 哈姆雷特HAMLET (奧斯卡‧柯爾斯諾瓦 X 立陶宛OKT劇團)

圖片
超乎想像  力道鮮明的《哈姆雷特》 鬼才導演奧斯卡.柯爾斯諾瓦榮獲歐洲劇場新現實獎、法國文藝騎士勳章、立陶宛國家文藝獎等多項重要獎項,本劇更入選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劇目。奧斯卡.柯爾斯諾瓦認為《哈姆雷特》才是最能反映這個時代的戲劇,他創作的信念就是「用現代的方式,展演經典劇本」、「以創造經典的精神,創作現代戲劇」,亦特別強調經典劇本與當代的關聯性,他認為現代劇場必須反映現代生活,有時候甚至還要超越現代,預測未來。奧斯卡.柯爾斯諾瓦用九個鏡面梳妝台瘋狂映射,以全新視角再現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帶領觀眾進入一場屬於21世紀最顛覆想像的《哈姆雷特》! ------------------------------------------------------------------------------------------------------------------------------------------------------------------------------------------------- 《心得》 這是威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在印象中,書中文字對人性的刻劃極為犀利尖銳,看表演當天,在路上發生一點小意外,我沒能準時到場,上半場是在外面欣賞的,因為沒有字幕翻譯,就純粹欣賞演員的表情跟姿體語言,一直在舞台上像是化妝台的道具是跟一開始想像中的表演完全不一樣,看著螢幕研究很久,只能片段猜出現在劇情到哪。下半場進去後才發現,原來演員是在台上"演出"這一場表演,但也有包含卸下這個身分時,在後台或是心裡所想的樣子,到整齣表演最後,用紅色顏料來表現鮮血四濺,很有視覺效果,整個演繹方式很特別也很令人印象深刻。

【閱讀】Cindy Sherman

圖片
美國攝影藝術家 Cindy Sherman 辛蒂雪曼, 跟很多女生一樣,喜歡自拍跟扮裝。1954年出生于美國紐澤西,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老師,雖然並未從小接觸藝術,但我相信,她就像每個女人一樣,天生就帶著某方面的藝術感知與天賦。幸好有父母支持,先在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學習繪畫,後來認為攝影更能表達她心中的想法,而轉換跑道,事實證明,今年已60歲的她,成就非凡,且依舊活躍于攝影藝術中。 1977年,Cindy Sheraman 開始創作無題電影停格系列  <Untitled Film Stills>,有如當時好萊塢電影劇照的黑白攝影作品,呈現當時受到媒體青睞的女性形象。 直到近期,她的作品總是從 pop culture 流行社會文化裡取材,自己扮裝自拍不同,從電影明星、雜誌模特兒,到時尚名媛,在每個看似符合社會期待的角色扮演(Social role-playing),與象徵美麗性感的經典形象裡(Sexual Sterotype),她總讓自己的妝容帶點瑕疵,誇張的燈光、戲劇效果,加上呆滯、不自然、嘲諷的表情,這些看似經由精心打扮、粉墨登場的女人,其實是在對主流社會賦予女性的刻板印象,發出無言的抗議。 早期 <Untitled Film Stills >系列 1981年 <Centerfolds>雜誌插頁系列,以男性閱讀情色雜誌的視角,扮演女人在情色雜誌中的受害者角色。這些女人以俯臥撩人的姿勢、驚恐的眼神,似乎在控訴男性以「欣賞」的眼光,駐足於這些他們眼中認定的女性尤物印象時,我們內心的不安的與不是滋味。 就這點來說,Sherman 作品的表現形式,或許是虛幻的,卻同時反映出虛幻與真實。如果說 Andy Warhol 安迪沃荷是男性普普藝術的先驅,那麼 Cindy Sherman 可說是20世紀女性普普藝術的代表,有如早期藝術界的 Lady Gaga。 雖然她並沒有自詡為女性主義的實踐者,但她確實是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攝影師之一,她的作品也常被女性主義評論家,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女性藝術代表之一。 1981年<Centerfolds>雜誌插頁系列 除了藝術表現外,Cindy Sherm...

【閱讀】MIYAVI 雅

圖片
今年36歲、本名石原貴雅的雅-Miyavi-是日本的視覺系歌手,進入正題前,你一定要先看上面那段影片! 前奏的吉他演奏,正是被稱為「打弦」的彈法,特點在於不使用彈片演奏。打弦的音色搭配上敲擊吉他本體的聲音,讓一把吉他創造了多樣的音色。 簡單來說,就是他用一把吉他,彈奏出了主弦律,又用點弦演奏出貝斯的低音。他這個獨特的演奏方式,也正是他被稱為「吉他武士」的原因。 以視覺系搖滾起家的他,在2010年轉換跑道成為吉他手,與鼓手BOBO組成二重奏,在世界巡迴。至今已成功舉辦4次世界巡迴,絕對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吉他手! 鼓手BOBO為54-71另類搖滾樂團的鼓手,也同時擔任Tk From 凜冽時雨、富士纖維和Quruli等輔佐鼓手,是鼓手界的第一把交椅。 他們的樂曲基本上以吉他與鼓為主,但卻能變化多端! 收錄上面歌曲『DAY 1』的專輯『SANYRAU SESSIONS』,便是他與不同樂手合作的概念作品,其中收錄與KRAVA和the HIATSU的細美武士合作的歌曲。 前幾年他更演奏知名電影『不可能的任務』的主題曲,可說是相當活躍呢!

【閱讀】The Piano Guys 酷音樂團

圖片
樂器行的老闆 Paul Anderson(保羅‧安德森)有天碰上 Jon Schmidt(約翰‧施密特),Jon 表明自己想借一架鋼琴為即將演出的音樂會做練習。隨後,Paul 對於 Jon Schmidt 的音樂天賦相當激賞,兩人從 MV 開始合作,更邀集大提琴夥伴 Steven Sharp Nelson、作曲家 Al van der Beek 一同加入,四個音樂鬼才聚在一起,激盪古典樂的更多趣味想像,團名,就取做樂器行的店名 The Piano Guys. 冰雪奇緣+韋瓦第 解剖鋼琴的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心得}teamLab: 舞動!藝術展& 學習!未來の遊園地

圖片
曾獲2015年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科技獎得主的teamLab團隊,帶著今年在新加坡、美國、泰國、韓國與日本的巡展聲勢,2016年底與時藝多媒體攜手推出年度壓軸大展「teamLab: 舞動!藝術展 & 學習!未來の遊園地」。不僅將展出歷年來的經典創作,更有數件大型多媒體藝術作品為首次登台。 本次展覽運用多媒體科技呈現2大主題:舞動藝術及互動學習,並斥資千萬硬體費用,打造出極具聲光效果的高科技展場,利用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超過600坪大型展覽空間,交錯穿插藝術及童趣2大特色創作,打造這個冬季台北最夢幻的數位遊樂園。 --------------------------------------------------------------------------------------------------------------------------------------------------------------------------------------------------------- 《心得》 再去參展之前,已經有在網路上看過相關的文章跟影片,但去到現場卻與官方宣傳影片的氛圍有蠻大的差異。因為當天氣候不佳,再加上現場人很多,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終於可以進展場,但是前面幾個展覽室進去後很疑惑,不太懂能做什麼互動,只看到一大堆人在拍照。再來進入最大的展廳中,或許官方原本就沒有安排參觀路線,由民眾自由參觀,但是現場由於人真的很多,因為沒有動線的安排,有些地方顯得很擁擠,尤其小朋友特別多,場內又暗,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危險。還是建議安排參展動線,避免比較狹窄的地方產生推擠。在這個展廳中,我最喜歡的是“光球管弦樂團”跟“小人所居住的桌子”,看到會發光的球,現場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家長,好像被啟動最天真的那一面,一起玩著、拍著場內的大球們。而“小人所居住的桌子”藉由可愛的動畫跟互動感應裝置,現場的大家也是玩的不亦樂乎。在這整個展覽中,我認為最可惜的是“水晶宇宙”的部分,在影片中看起來是個很美很寧靜的空間,但是到現場,不僅在走進這個空間時,不斷被後面的人推擠,到了展廳,整個空間人聲嘈雜,擠滿了黑影,完全沒有影片中的氛圍。記得之前去過韓國的當代美術館,那時有個類似這個氛圍展覽品,它是單獨蓋一個正方形的空間出來,在入...

【閱讀】達達主義 Dadaism

圖片
達達發生於第一次大戰期間,影響到現在活動中的每個新藝術運動,現代藝術都是達達的變奏或展開 。 達達主義( Dadaism )1913年杜象在紐約領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緊張的空氣對當時的藝術家造成了多種不同的影響和衝擊。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家,聚在瑞士中立國,創造了反戰反現代生活反藝術的作品。    自稱為「達達」 ( Dada ),畫家如曼瑞( Man Ray )將釘地氈用的大頭釦黏在電熨斗底部,杜象(Duchamp ) 則將一張印有達文西的著名的「摩娜麗莎」 的印刷品,在嘴上添了兩撇鬍子。他們反對嚴肅的藝術。當他們試圖要破壞藝術的時候,反而為新藝術開新的途徑,新的可能性。 代表人物杜象、畢卡比亞、阿爾普。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建築師葛羅庇屋斯( Gropius )創設, 1919年在威瑪 ( Weimar )建校,後來又遷往德累斯頓( Dresden ) ,只存在了十四年,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大。   主要概念為「造形或形式須有助功用和機能」,好的產品是好看而好用。精神是把「美」帶進生活中每件事物用品裡,使生活加偷快。德國的包浩斯因納粹關閉,教授那基( Moholy Nagy )於1938 年將包浩斯理想帶到美國,在芝加哥設立設計學院,對設計界有極大的影響。包浩斯的教授團中,包括幾位重要畫家: 康定斯基、克利、那基和費寧格 ( Feininger ) 。 十九世紀的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常被視為現代藝術的開始;達達主義(Dadaism)則可以被視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新起點。達達運動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而且其幾乎影響到所有後來的藝術運動。達達主義一開始是由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於1913年在紐約所領導,以及詩人查拉(Tristan Tzara, 1878-1941)於1916年在蘇黎士所領導的兩個性質雷同、平行的現代藝術運動。這兩股勢力於1918年在瑞士集合起來,才發表了「達達主義宣言」。其中一些成員後來轉入政治活動,藝術活動則是轉往巴黎發展,到1924年為止,轉變成另外一種相同本質,卻更有力量的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杜象   下樓的裸女二號  1912 年 油彩‧畫布, 146 x 89 公分 費城美術館,費城,美國 一...

〔西洋美術史〕影片問答

Q1:How does one achieve elernal bliss? 雨果·巴爾說:「如何實現永恆的幸福?你只需要念:達達。」而也有人問杜尚:「藝術的真諦是什麼?」 杜尚回答:「沒意義,一切都是沒意義的。」曾經在別的地方看過說, "達達"是小孩子還不會講話前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會不會就是希望人會回到像小孩般,無欲無求最原本的樣子,只剩最原始的本能與需求就是"永恆的幸福"吧! Q2:How does one become famous? 安迪‧渥荷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十五分鐘成名的機會。」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能跳脫現實框架與打破傳統,大膽地和別人不同,就有成名的機會。 Q3:With noble get ture and delicate proprsety till one goes crazy,till one loses consciousness . 看到這個描述,讓我想到朱昱的死亡美學。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獻祭》這個藝術作品裡,朱昱用自己的孩子——四個月大的胎兒去餵食一條狗。首先他找到一個能夠與他合作的女人,然後在醫院裡進行了人工授精,使這個女人受孕。在其懷孕四個月後到醫院進行了人工引產。引產出的胎兒被放置在他自己家裡的冰箱內。然後他把一張用白布包裹的桌子放置在露天平臺上,將一條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狗與那個被引產出來的胎兒一同放在桌子上,為了讓狗能夠吃掉他自己的孩子,他餓了這條狗一整天,又買了些鹵水塗在死胎身上以增強狗的食欲。由於死胎已經很大,狗無從下嘴,他只好用餐刀將這個死胎切成小塊去餵食那條狗。整個過程持續了近二十分鐘,直到狗不吃了為止。他用極強烈的方式來表現他想做的作品。

【閱讀】V.K克

圖片
V.K克,高中時第一次認識這位演奏家。一開始是被他所做的音樂吸引,知道外面有販售琴譜,迫不及待的全買回來練,剛好那時他出了第一本樂譜寫真書,拿到書時驚訝他的年輕,後來知道他患有嚴重的僵直性脊椎炎,但在作品中完全感受不出身體受病痛折磨的痛。在"蘭陵王"這齣戲演出之前主題曲「手掌心」的名字是「花水月」,取自鏡花水月一詞的意境,曲風帶有濃厚的日本味。也曾經去看過他的現場表演,因為病痛的關係,V.K客的身高不高,但人很幽默。每場表演一定有一小段即興演奏,請一位觀眾上來隨機按一個或是多個琴鍵,由這幾個音來現場作曲,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

【閱讀】朱昱 - 死亡美學

圖片
朱昱永遠對死去的東西保持著迷戀,在他的《全部知識學基礎》這件行為藝術作品裡,他把切割後的人腦腦漿裝進罐頭瓶子裡展示和出售;而《袖珍神學》則是用一隻懸掛在天花板上的死人胳膊,手裡握著一條長繩,繩子在地上纏繞,一圈又一圈,直到纏滿整個房間;在作品《植皮》裡朱昱把自己身上移植下來的的一塊表皮,縫在一塊死豬肉上面;《食人》在國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件藝術作品展示的是他在廚房裡清洗死胎(六個月大)、烹飪死胎和食用死胎的全過程;在《獻祭》這個藝術作品裡,朱昱用自己的孩子(四個月大的胎兒)去餵食一條狗。首先他找到一個能夠與他合作的女人,然後在醫院裡進行了人工授精,使這個女人受孕。在其懷孕四個月後到醫院進行了人工引產。引產出的胎兒被放置在他自己家裡的冰箱內。然後他把一張用白布包裹的桌子放置在露天平臺上,將一條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狗與那個被引產出來的胎兒一同放在桌子上,為了讓狗能夠吃掉他自己的孩子,他餓了這條狗一整天,又買了些鹵水塗在死胎身上以增強狗的食欲。由於死胎已經很大,狗無從下嘴,他只好用餐刀將這個死胎切成小塊去餵食那條狗。整個過程持續了近二十分鐘,直到狗不吃了為止。 以上即是朱昱最主要的幾個行為藝術作品,首先,我對他在《獻祭》和《植皮》裡所表現出的那種對藝術的獻身精神表示敬意,一個具有偉大的獻身精神的藝術家是值得世人尊敬的,而不是反之。就我的理解,朱昱的《全部知識學基礎》和《袖珍神學》兩件藝術作品是在探討肉體和精神分離之後的境況。人是文化意義上的人,脫離了精神的屍體,已不是人。即便是精神和思維的載體——大腦,脫離了精神一樣毫無價值、毫無意義。正如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可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沒有靈魂、沒有精神也不去思考,他們一樣活著,但他們和一具屍體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我認為這兩件作品是對欲望代替情感、金錢操縱靈魂的這種現實的批判,而且《袖珍神學》裡的那條長長的繩子應該是一個長長的隱喻,我想它是在尋找丟失的精神。《植皮》裡宣揚的應該是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朱昱可以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去補救一塊毫無用處的死肉,那麼我在想他對一切活著的肉體和痛苦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食人》這件作品會引起每個人的生理反應,我相信,只要你是人,你就不會對這種行為無動於衷。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次戰爭和饑荒,都發生過人吃人的現象,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醜惡的,然而這種事情畢竟離我們很遙遠,不痛不癢,而朱昱將...

【閱讀】CYH

圖片
黃慶原,藝名CYH,是一位生於台灣新北市的台灣籍DJ和音樂製作人。他因以電子舞曲風格重新混音忍者哈特利主題曲、勸世寶貝喵喵喵電感應、亞洲統神而廣為人知被唱片公司發掘,並正式數位發行梁文音單曲《分手後不要做朋友》2016版本。 忍者哈特利是小時候的回憶,第一次聽到這個版本的時候覺得很驚豔!!!原來哈特利可以這麼嗨

【閱讀】Arch Enemy

圖片
Arch Enemy 來自歐陸金屬帝國瑞典的超級組合,"Arch Enemy"是聖經中的聖獸,世界的帝王 - 撒旦,團員都具有豐富的組團經驗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樂團的組合是吉他手 Michael Amott 和他的弟弟 Christopher,女主唱 Angela Gossow,鼓手 Daniel Erlandsson 及貝斯手 Sharlee D'Angelo。 Arch Enemy 的音樂所呈現的是具有攻擊性的旋律死亡金屬,狠辣的吉他 Riff,快速流暢的吉他獨奏,沈穩深厚的貝斯低音音牆,快、狠、準的鼓點配上主唱的嘶吼咆哮,混合出滅絕人性、精神錯亂和壓抑思想的重金屬音樂。 來自瑞典的重金屬樂團不計其數,Arch Enemy 恐怕是當今最好的旋律死亡金屬之一,擁有純粹的攻擊性,技術高超的創作才能,簡單易記的歌曲,他們前三張專輯 "Black Earth"、"Stigmata"及"Burning Bridge"的發行,在極端金屬界引起不小的迴響, 極富侵略性和技術性的作品,獲得了極端音樂圈內頗高的評價和亮麗的銷售成績。 2000年,樂團與主唱 Liiva 在音樂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從此之後分道揚鑣。 經過一段時間的尋覓,他們很慶幸地發現了一位來自德國的金屬女悍將 Angelo Gossow。 Angela 惡魔般令人恐懼且極具爆發力的低音嘶吼,立刻吸引住 Arch Enemy 的每一位團員, 他們馬上認定,這個女人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主唱。 也由於 Angela 這位金屬美女的加入,使 Arch Enemy 更加受到國際金屬樂壇的關注, 同時 Angela 不但是樂團中最受矚目的焦點,甚至超越原來位居領導地位的 Amott 兩兄弟。 Arch Enemy,來自瑞典大陸的旋死勁旅,自從女主唱加入後,隨即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樂團。 Angela Gossow 的全名為 Angela Nathalie Gossow,出生於德國科隆 (Cologne),從小受到家裡喜歡極端金屬的兄弟們影響,Angela 逐漸開始接受並喜歡上這一類型的重金屬音樂, 像是 Slayer、Morbid Angel、Carcass 等,都是 Angela 崇拜的偶像樂團,因...

【閱讀】VALSHE

圖片
VALSHE,是日本的女性歌手。暱稱芭魯雪、巴魯雪、芭魯、巴魯等等。非常喜歡看名偵探柯南,藝名也是來自名偵探柯南第三部電影——名偵探柯南:世紀末的魔術師中的巴魯雪・尼枯卡塔梅卡。她在NICONICO動畫上發表自己的翻唱作品,以VOCALOID的歌曲為主,並以「兩聲類」聞名。而出於她對鏡音連的愛,她的大部分翻唱歌曲都是鏡音連的歌,她曾說過「對鏡音連不能自重」,於2011年引退。

【閱讀】蔡恩雨 Priscilla Abby

圖片
蔡恩雨是馬來西亞人,年紀僅19歲但聲音卻有些沙啞,聽起來格外有磁性,她把每首翻唱都改編成EDM版本,以五月天的《派對動物》一夕爆紅。日前飛來台灣宣傳,大哥總是在一旁陪伴,一問才知道,原來真的是家中的老么,她對許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當然也包括了選歌。 蔡恩雨是家中的老么,上面有2個哥哥1個姊姊,最大的哥哥大她17歲,小時候幾乎沒有朋友,講出自己的夢想是當歌手後,不但沒被看好,甚至被反問,「你會紅嗎?」進入教會後,整個人的個性開朗起來,也在教會中找到了唱歌的定位,「你真的不要看我現在可以跟你一直這樣聊,我以前真的沒有辦法」,大哥坐在一旁邊聽邊微笑,似乎很滿意妹妹這樣的轉變。 高中畢業後蔡恩雨不知道未來想要做什麼行業,選擇先到媽媽的店中幫忙,「這在馬來西亞相當普遍,也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選擇繼續念大學,但我不想要這樣」,在媽媽的店中打工一陣子後她開始感到茫然,剛好遇到了牧師還有音樂製作人,沒想到合作到第二首《派對動物》就爆紅,粉絲人數直接從幾萬跳到40萬,也就此展開了音樂路。 然而,蔡恩雨會爆紅似乎也不是悄然,她發現亞洲目前比較少歌手用edm的方式演唱或是編曲,所以和製作人討論後,決定把所有歌都改編成edm,再來是她認為選歌非常重要,「首先是歌詞,我一定會看歌詞,如果是負面或是一些不好的,我一定不會唱」,再來是旋律,一定是要她喜歡的,最後是每次翻唱前一定會禱告,「不管結局是怎樣,我們都放寬心情,不抱怨放這麼多心思點擊率卻不好,只要盡力就好。」 所以面對很多粉絲點歌,蔡恩雨不會全然接受,還是得經過一番考量,原本一個月會出一支翻唱影片,不過目前她正全力籌備新歌,「我想要當的是歌手,不是網紅!」

【閱讀】食物設計

圖片
設計在舌尖---食物設計師工作大公開 要成為一名食物設計師Food Designer,除了要懂得最基本的食品美學,還要把自身欲傳遞的理念與創意應用到食物供應鍊,同時需具備行銷人與策展人的身分,懂得管理設計流程、方法與空間、決策展品、配銷與銷售、設計食器與廚具、設計推廣食品的廣告或行銷活動等。最重要的是,食物設計師也是一名社會學和人類學家,需藉由探索食物背後不同層面的符碼與議題,去展開、設計一場引領人們省思與辨論的盤中飧。 荷蘭知名的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NL)學校創立了全世界第一個食物設計學院-Food Non Food 食物設計師是指與食物一起工作的人,但未必懂得專業的烹飪技術。 Part 1: Design For Food 為食物而設計 大家可能沒想到原來模具或工具的設計與製作也會是食物設計的一環,事實上不一定都是能吃的才跟食物設計有關係。有目的或需求而製作需要的圖形或外觀的食物模具,例如: 大人小孩都喜歡吃的雞蛋糕,有公雞、手槍、派大星、花朵等各式各樣的造型的模具,或是讓用餐歷程或是烹飪過程得到更順暢的使用經驗之工具,皆歸類於食物設計中「為食物而設計」(Design For Food),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在台南旅行,發現安平附近的巷弄裡有一間販售劍獅燒的點心文創小店,這是為了製作出劍獅燒外觀的蛋糕而設計出來的模型,就是屬於Design For Food。 好的 Design for Food 的作品,不是製造一堆虛有其表但對世界沒啥貢獻的產品或是圖有創意造型的杯子或胡椒罐等,反之,好的產品設計是為了達到傳遞理念或文化的目的,例如劍獅燒就是讓民眾認識台南劍獅文化,好的產品設計就是讓我們的世界變的更好,讓某件事操作起來更便利,或解決大家可能都會遇到的操作問題。 例如奇想的奶油刀可以在不插電、不需導熱的狀態下切開冷凍奶油,這就是結合科技材質與設計美學的 Design for Food。 Part 2: Design With Food 用食物來設計 以食物做為設計的元素與素材,凡是為了有目的性的傳遞一個想法、一個訊息或是增加五感體驗而改變食物的質地、外觀、顏色、味道等,我們可以...